close

Philomena_poster  

 

遲來的守護者(菲羅米娜)觀後感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書店看孩子好奇地翻閱各種他看不懂的書籍,令一旁的父母親哭笑不得;或在愉快的用餐時間被隔壁孩子們的哭鬧聲稍稍干擾;又或是運動公園等休閒場所散步休閒時常得要當心腳邊有沒有全心全意在追逐蝴蝶的小頑童。但你能想像這些當這些天真爛漫的幼齡兒童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開時,他們小小的心靈是怎麼想的嗎?

 

遲來的守護者,又譯菲羅米娜便是一本根據現實事件所撰寫,敘述母子親情與孤兒陰影的動人故事。故事敘述一名愛爾蘭女子,在1950年代被迫送進修道院洗清罪惡,而她所犯下的錯的只不過是未婚懷孕。但她卻得要在紀律嚴格的修道院每天辛苦的工作三年。更過分的是,菲羅米娜以及其他未婚媽媽不僅被剝奪本來的名字,還被迫簽下放棄自己親身骨肉的領養權,且簽下後還得發誓永遠不能追問孩子的下落。

 

菲羅米娜的孩子安東尼,在年僅3歲時被一對美國夫妻所領養。在美國,安東尼心中最大的困擾便是:「為什麼媽媽要拋棄自己?是自己不聽話不乖嗎? 假如現在自己再不聽話在任性的話,現在的爸爸媽媽是不是會再把自己送走?」即便貼心的安東尼在懂事之後就凡是聽從養父母的期望,當個模範兒童,並在未來的人生遇到能夠一同分享心聲的知己,另外在學業以及工作上的表現都十分優良。但他心中依舊縈繞於自己的親身母親與家鄉,終其一生都壟罩在一層別人沒察覺的陰影。安東尼為了補足人生缺憾,一次又一次踏上尋根之旅,到底安東尼能不能重回人生唯一的歸屬,再次與親身母親相認呢?

 

本書從現實史實切入,並透過細膩的手法讓讀者們彷彿搭上時光機,來到50年代的美國。書中聚焦的主題也十分新穎且令人感動。例如:「孤兒心態」。誕生於健康家庭的我們,恐怕從來不知道失去母親的孤兒是甚麼感受,以及被領養的孤兒是在甚麼心態中痛苦的成長的。孤兒很害怕體會失去摯愛的感覺,因此他們會試著符合他人的期待,也相當注重別人的評價,深怕自己在他人眼光是個無用的人。

 

為人母親者,在被迫自己親身骨肉的當下自然也是痛苦不堪。從作者逼真的筆觸下,處世未深的我們得以稍稍體會為人父母的辛勞與喜悅。有一段描述菲羅米娜明白小安東尼隨時可能被修女們帶走,而不顧自己的生活,將身上所剩的錢都託給修道院工人,請她幫自己親愛的兒子買一個玩具。讀起來實在是令人鼻酸與不捨。

 

即便距離我閱讀完這部作品已經過了好幾天,我仍深深的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不捨以及被情節所深深吸引。不禁會在心裡想像,若當初麥可(安東尼在美國的名字)能夠更重視自己所擁有的家人,以及多給予自己以些信心。那麼結局是否就能以喜劇收場了呢?(雖然說若每部作品的結局都是喜劇也不免流於俗套)另外,故事腳色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以及創傷也讓我理解心靈力量的重要。像李白就曾道:「借酒澆愁愁更愁」心中的悲傷與迷惘是無法藉由外在物質享受所排解的。所以,若心中有甚麼不安與迷惘,不妨向師長或好友請益,相信他人也會樂於協助自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