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作品心得與推廣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

創作動機:這要從我如何接觸到卡內基溝通守則說起。一般人或是在圖書館、或是在教授以及友人推薦下抑或從網路影片知曉並接觸卡內基。但我則是在一個奇怪的環境中知曉卡內基!沒錯就是在當兵期間每周4大家集合在軍營中山室看電視上莒光課的時候。某一期的奮鬥月刊中,有刊登黑幼龍老師的文章《人際溝通的秘訣》,節錄自黑幼龍先生的著作《黑幼龍與你談心》所以自己就先買了黑幼龍先生的著作,最後又發現黑幼龍先生是《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的主編,這才正式接觸了卡內基哲學。而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卡內基哲學,於是決心寫下卡內基準則的入門介紹文以及附上自己的心得。寫文不僅幫助自己記憶也希望能夠與朋友們分享幫助到朋友們過得更快樂更有自信

 

卡內基哲學是甚麼呢?再談這個問題前大家不彷先看看一個真實故事。

19351月,一個寒冷的晚上,有兩千五百名男女湧入紐約賓夕法尼亞飯店的大會廳。七點半,每個座位都坐滿了人。沒多久,甚至連站位都要買票了。成百成千的人,在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後,都跑來這裡站上一小時半――做甚麼呢?

時裝表演嗎? 一場六天的腳踏車比賽,或克拉克蓋博親自登台嗎?

不是。那些人是看到衣服報紙廣告而來的。兩天前,他們拿起紐約太陽報,有一整頁的廣告呈現在眼前。

「學習流利說話」

「準備當領導者」

是的,卡內基想教導我們的正是如何增進人際關係的技巧,也就是教你如何做人、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以及如何影響他人與獲得重要感。《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和一般心理學的書不一樣的

地方在於它並不只會講述一些很動聽但實行起來很困難的心理哲學。而是以先告訴讀者一個小故事或是成功人士的名言佳句,再告訴讀者要做甚麼改變和別人相處要留心甚麼細節,才能夠真正的改變自己。

前言到此,若對卡內基的溝通原則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彷往下繼續閱讀吧!卡內基與他的學徒從1912年開始用實驗的方式,去蕪存菁的整理出30條原則。照著這30條原則去做,人會變得有更多朋友,也更有影響力。

今日我想向大家介紹卡內基溝通第一原則:「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你在世界上哪個角落我一定會找到你的――你的名字觀後心得

Your_name_poster.jpg

 

不想忘的人忘不了的人、不能忘的人,你的名字是?

 

以下劇透注意,不希望被爆雷的朋友建議觀影後再來看

 

 

影片心得

 

大家好,好久沒有寫影評了>< 上次寫影評記得是2015年還沒當兵的時候寫的。而為什麼會開始寫呢?我自己會說才不是因為從國軍Online下線呢(已經退伍好幾個月了)。只是因為最近對時間的流動消逝特別的敏感與在意,常常會想要怎麼樣才能算是好好活出自己,要如何才能記錄自己的人生呢?

一想到這個話題,就覺得自己該打起精神做些平常不會去做的事情吧!

 

今天這篇是個人單純的心得感想~不寫影評的原因一來是因為電影下檔許久了很多優秀的先進已經寫出一篇又一篇精彩絕倫的影評二來就是因為時間關係 寫心得的話一天以內定能完成的!

 

你的名字是一部非常扣人心弦的美麗作品,作畫、節奏、音樂若滿分是十分的話我應該都會給910分巴(你看果然是一點都不客觀的人)。激起我寫心得的主要因素還是因為「故事」。我實在是太喜歡這個愛情故事了,在東京念書的小帥哥瀧(Taki) 與 在偏僻鄉村成長的少女三葉(mitsuha) 兩人交換靈魂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漸漸被對方吸引,最後為了對方不顧一切的奔走努力。淚腺很低的我看了差點要流淚的壓!!可惡的導演(稱讚意味)

 

結局也是好美,曾經失去交集的兩人在最後的最後又重新開啟新的緣分新的人生。最後留下神台詞「你的名字是?」給觀眾無窮的想像空間。

 

來聊聊劇中我最喜歡的幾個橋段!

  1. 兩人交換身體時

當兩人開始認知自己是和遠方的那一個人交換靈魂之後,做的一連串好玩逗趣的事情。像是瀧在上美術課時聽到同學在說自己(三葉)的閒話時很不客氣的踢下桌子,那自信的神情配上周圍朋友驚訝的表情真是一絕;還有甜食控三葉變成瀧之時總跑去咖啡廳吃好吃的點心,瀧念他說不要拿別人的錢亂吃東西,三葉還俏皮的說:「吃的是你的身體壓!」 最後互相在對方臉上寫下笨蛋那一幕也是超有愛的,真是恩愛的小兩口壓哈

 

你的名字3.PNG

自信滿滿的三葉(瀧)

你的名字1.PNG

 

  1. 當兩人為了彼此到處奔走

我很喜歡新海誠導演在《你的名字》中的愛情觀。沒有山盟海誓的告白,也沒有一起經歷過難忘刺激的冒險,瀧和三葉是在朝夕相處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喜歡對方。

在劇中三葉曾經為了想見瀧一面而特地跑去東京尋找瀧;而瀧也是為了三葉奮不顧身地往鄉間奔走。在兩人不再與對方交換靈魂後,才驚覺才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為對方給吸引,因此就算在旁人眼中看起來是很奇怪又浪費時間,他們倆為了愛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決定直接去找對方見上彼此一面。

這份為對方著想的心以及行動力真的令我既感動又羨慕呢!

 

你的名字2.PNG

前往東京尋找瀧的三葉

 

  1. 黃昏之時

黃昏之時兩人在山頂一邊找尋對方一邊大聲呼喊對方的名字,最終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終於見到了所愛的對方,雖然那時情況危急兩人沒甚麼時間慢慢聊天,但從摸胸()這個話題能看出瀧和三葉真的非常有默契感情很好,總之真是太羅曼蒂克了。

不過呢除了感人的重逢,在這一段還有兩個鏡頭我最喜歡分別是三葉()回想起三葉3年前,即便自行車摔爛了自己身體氣喘吁吁他仍毫無沒有放慢速度的意思激動地奮力地衝向山上尋求(三葉)

你的名字4.PNG

 

另一段則是三葉回到自己的身體,那時隕石已經開始落下,正往鎮長辦公室狂奔的三葉他不小心失足跌倒滾了好幾圈(真是心疼),曾經有那一瞬間心生自己做不到的念頭,但看到手掌心中瀧寫的(我喜歡你!)後又再次燃燒心中的小宇宙,奮力地前進。感人肺腑的場面搭配上神曲Sparkle。 實在是難以言喻的美 words can’t describe my feeling.

 

Sparkle 連結~

 

感想

 

maxresdefault.jpg

對我來說《你的名字》真的是部很美麗的愛情電影,劇情上十分動人激起人們心中的共鳴,戀人們看了感情可能會更加升溫,單身的朋友們看了會更嚮往真正的愛情而父母親那一輩則可能會回想起兩人當初相愛相戀時的點點滴滴。

我看了這部就莫名回想起以前學生時代的那股偷偷暗戀對方喜歡對方的心,也會想起身在遠方自己很喜歡的那個人。

 

我得說我真的很羨慕瀧與三葉,他們有緣能遇到讓自己奮不顧身,即使看似徒勞無益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去尋找去守護的另一半。也有可能是對這樣浪漫愛情的嚮往,才促使我即便在觀影後好一陣子還是堅持要寫完這篇心得吧XD

 

拙文到此~謝謝各位的收看  2017/1/13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ilomena_poster  

 

遲來的守護者(菲羅米娜)觀後感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書店看孩子好奇地翻閱各種他看不懂的書籍,令一旁的父母親哭笑不得;或在愉快的用餐時間被隔壁孩子們的哭鬧聲稍稍干擾;又或是運動公園等休閒場所散步休閒時常得要當心腳邊有沒有全心全意在追逐蝴蝶的小頑童。但你能想像這些當這些天真爛漫的幼齡兒童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開時,他們小小的心靈是怎麼想的嗎?

 

遲來的守護者,又譯菲羅米娜便是一本根據現實事件所撰寫,敘述母子親情與孤兒陰影的動人故事。故事敘述一名愛爾蘭女子,在1950年代被迫送進修道院洗清罪惡,而她所犯下的錯的只不過是未婚懷孕。但她卻得要在紀律嚴格的修道院每天辛苦的工作三年。更過分的是,菲羅米娜以及其他未婚媽媽不僅被剝奪本來的名字,還被迫簽下放棄自己親身骨肉的領養權,且簽下後還得發誓永遠不能追問孩子的下落。

 

菲羅米娜的孩子安東尼,在年僅3歲時被一對美國夫妻所領養。在美國,安東尼心中最大的困擾便是:「為什麼媽媽要拋棄自己?是自己不聽話不乖嗎? 假如現在自己再不聽話在任性的話,現在的爸爸媽媽是不是會再把自己送走?」即便貼心的安東尼在懂事之後就凡是聽從養父母的期望,當個模範兒童,並在未來的人生遇到能夠一同分享心聲的知己,另外在學業以及工作上的表現都十分優良。但他心中依舊縈繞於自己的親身母親與家鄉,終其一生都壟罩在一層別人沒察覺的陰影。安東尼為了補足人生缺憾,一次又一次踏上尋根之旅,到底安東尼能不能重回人生唯一的歸屬,再次與親身母親相認呢?

 

本書從現實史實切入,並透過細膩的手法讓讀者們彷彿搭上時光機,來到50年代的美國。書中聚焦的主題也十分新穎且令人感動。例如:「孤兒心態」。誕生於健康家庭的我們,恐怕從來不知道失去母親的孤兒是甚麼感受,以及被領養的孤兒是在甚麼心態中痛苦的成長的。孤兒很害怕體會失去摯愛的感覺,因此他們會試著符合他人的期待,也相當注重別人的評價,深怕自己在他人眼光是個無用的人。

 

為人母親者,在被迫自己親身骨肉的當下自然也是痛苦不堪。從作者逼真的筆觸下,處世未深的我們得以稍稍體會為人父母的辛勞與喜悅。有一段描述菲羅米娜明白小安東尼隨時可能被修女們帶走,而不顧自己的生活,將身上所剩的錢都託給修道院工人,請她幫自己親愛的兒子買一個玩具。讀起來實在是令人鼻酸與不捨。

 

即便距離我閱讀完這部作品已經過了好幾天,我仍深深的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不捨以及被情節所深深吸引。不禁會在心裡想像,若當初麥可(安東尼在美國的名字)能夠更重視自己所擁有的家人,以及多給予自己以些信心。那麼結局是否就能以喜劇收場了呢?(雖然說若每部作品的結局都是喜劇也不免流於俗套)另外,故事腳色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以及創傷也讓我理解心靈力量的重要。像李白就曾道:「借酒澆愁愁更愁」心中的悲傷與迷惘是無法藉由外在物質享受所排解的。所以,若心中有甚麼不安與迷惘,不妨向師長或好友請益,相信他人也會樂於協助自己的。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獨奏者 The soloist
作者:史提夫・羅培茲
譯者:廖月娟
the_soloist05  
 
作者介紹:史提夫・羅培茲是一名資深記者,於新聞界工作長達30年以上,在《時代雜誌》和《洛杉磯時報》發表的報導曾多次榮獲全國新聞報導獎。目前是《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已出版過三本小說,在《費城詢問報》的專欄文章曾集結成《巨人之地》一書。現與妻女定居於洛杉磯。

  

2  

 

小說作者羅培茲以及羅培茲在電影中的形象

 

 

作者介紹:史提夫・羅培茲是一名資深記者,於新聞界工作長達30年以上,在《時代雜誌》和《洛杉磯時報》發表的報導曾多次榮獲全國新聞報導獎。目前是《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已出版過三本小說,在《費城詢問報》的專欄文章曾集結成《巨人之地》一書。現與妻女定居於洛杉磯。

 

 

 

故事大意:《洛杉磯時報》專欄作者史提夫・羅培茲,一天在洛杉磯街頭遇到一位正專注於拉小提琴且衣衫揉屢的流浪漢,儘管流浪漢的衣著十分破爛邋遢,手上的小提琴也僅剩下2條弦。但從他非凡的琴聲,以及他對音樂的投入。羅培茲直覺認為這個人定有不凡的故事。

 

這名平常遊晃於貧民區與公園貝多芬雕像的怪人自稱薩森尼爾。薩森尼爾還說自己曾經是聞名世界,茱莉亞學校的學生,也曾和馬友友是同學。只不過薩森尼爾的精神並不穩定,常常進入自己的幻想世界,且更糟的是他居然打從心底排斥心理治療。

 

由於不想看到薩森尼爾繼續浪費自己過人的天賦與寶貴的時間。羅培茲先生先後寫了不少文章令社會大眾知曉薩森尼爾的故事以及令普羅大眾開始重視四處流浪的街友以及其他各種民生問題。

 

羅培茲嘗試各種方式試著幫助薩森尼爾,但有時他也暗自思索,他這樣做到底是幫了薩森尼爾,還是把他推入更深的火坑?究竟是為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還是為了令大家更重視心理層面的議題呢?一個早已失落的夢想,一段不尋常的友誼,以及一股來自音樂的救贖力量,交織成這部精彩絕倫的小說。並令我們反思自己對街友以及精神病患者的態度和認知。

 

 

 

羅培茲先生透過書寫,讓我們得以稍稍明白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況。精神病真的很難以控制,也很難有確切的療程可以根除症狀。因為每名病患所能忍受的以及能堅持的程度皆不相同。另外,精神病患者其實不一定都有智能缺陷,像薩森尼爾,他並不是不願意接收治療,而是打從心底不相信自己生了病,且根據以前在醫院吃虧的教訓,才會對醫院醫生以及療程這幾種字眼十分反感。

 

 

 

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像薩森尼爾這樣感覺有點瘋的人,竟然能在牛鬼蛇神聚集的遊民街存活好幾年,且他也懂得保護自己的樂器以及其他財產。另外,薩森尼爾還懂得「說謊」書中,他曾答應羅培茲一件事,但事後卻突然失蹤好幾天。

 

 

 

令人佩服的是,作者羅培茲先生在各種議題的長度分配拿捏得非常恰當。他掏磚引玉,藉由薩森尼爾帶出兩組截然不同的議題,音樂以及流浪街友。我們一方面,能夠想像書中出現的音樂家是如何辛勤的練習樂曲和回饋欣賞自己的觀眾,同時也明白各行各業都有其辛苦之處,如在茱莉亞學院中,一名學生長期建立的信心隨時會被另一名天才的演奏給打成碎片。

 

此外,我們也能藉由書中描述,想像洛杉磯的遊民過著甚麼樣的日子。例如:在小說中,羅培茲描述一名無家可歸的娼婦,他唯一的落角處居然是一座骯髒充滿汙垢的流動廁所。還有,在街頭上隨時有人在兜售毒品以及乞討,那裏的情況真是糟到不能再糟了。

 

 

 

故事結尾,薩森尼爾總算稍重拾信心,也會多去注意其他人的想法。但距離他完全康復,他還有好一段時間要走。《獨奏者》就像是一面清澈的明鏡令讀者們理解到心理患者的痛苦與難隱之處,另外也透過各種議題,告訴我們改革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而是需要長期的投入與夥伴們的支持。此外,從報社預算的縮減以及人事異動,透漏了世界越來越少人閱讀報紙的事實。讀完這本書,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投注更多心力於社會以及我們的好友身上,而非光想者只要自己幸福,獨善其身當個獨奏者就行。畢竟,我們擁有的許多幸福都是建立於他人的的苦難之上。

 

文章標籤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經典名著--簡愛觀後心得

jane-eyre-examples-3  

 

書名:簡愛

作者:夏綠蒂勃朗特

譯者:丁凱特

 

 

書名:簡愛

 

作者:夏綠蒂勃朗特

 

譯者:丁凱特

 

 

 

小弟之前已皆有寫過同樣身為勃朗特三姊妹之一的安妮・勃朗特的作品,《咆哮山莊》的相關心得。在看完《咆哮山莊》後,心裡有所好奇其他姊妹的創作,於是又跑去找了夏綠蒂・勃朗特所創作的《簡愛》來閱讀。

 

 

 

作者簡介:夏綠蒂勃朗特於1816年誕生於約克郡的索頓,妹妹艾蜜莉、安妮,則在18181820年出世。夏綠蒂與家人們在幼年時常一起玩玩具,並想像自己的士兵玩偶是某個國家的將軍,這些簡單可愛的遊戲以及溫馨得家庭環境孕育了夏綠蒂豐沛的想像力,並成為他日後創作的基石。

 

此愛勃朗特家族的成員們多具有走在當代巔峰的創作力與文采,這讓勃朗特家族在英文文壇史上被稱為「天才家族」。只可惜,上天是殘酷的,勃朗特家族同時也是個「悲劇家族」,所有子女皆英年早逝。19499月,家中唯一個男丁布倫威爾染病過世,為全家人帶來重大的打擊。雪上加霜的是,夏綠蒂的妹妹,艾蜜莉與安妮為了準備哥哥的喪禮而積勞成疾,染上肺結核……之後,艾蜜莉與安妮接連去世,而夏綠蒂的原本就不太好的身體也在懷孕後更加孱弱,最後於18553月去世。夏綠蒂擅於描寫貧苦的中下階層生活孤獨、艱辛的一面,並讚揚小人物的奮鬥精神。

 

故事大意:《簡愛》的劇情其實十分淺顯易懂。主人公簡(Jane Eyre) 是一名孤苦無依,寄住在舅舅家的孤兒。不幸的是,自從明理的舅舅去世後,舅媽里德太太就常常欺負年幼的簡愛,並視簡為眼中釘,家中的累贅。此外,里德太太的孩子們也都十分不喜歡簡愛。由於童年十分黑暗,小小的簡愛經常發怒,且情緒很不穩定。然而,這又讓他更不受里德一家的寵愛。

 


後來,簡愛被送去女子孤兒學校。在那邊除了要面對繁重的教育以及遵守嚴苛的教條之外,還得要祈禱自己不會被恐怖致命的傳染病送到家人身處的天國。不過,簡愛在一群好朋友的扶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下,順利地在學院習得不少專業技能如彈琴、法文、裁縫等等。

watford-orphan-school-girls small  

 

19世紀女子孤兒學院一隅

 

 

 

當簡愛18歲時,他想要更加認識這個世界,於是離開了學院並去一戶人家當孩子的保母。簡愛成功的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不小心墜入愛河。但卻又遇到了一連串不幸的事,而被迫在身無分文的強況下到處流浪。但簡愛依舊對生命充滿熱情,她最後與失散多年的表親重逢,並在故事最後如願的與自己的愛人結婚。

JaneEyre  

 

簡愛與其傾慕的仕紳

 

 

 

你是否曾覺得為什麼世界上都沒有人理解我?為什麼自己總是遭人冷眼旁待,總是被人告狀,永遠受到責備呢?;或是在與人們的交際中有曾經被好友背叛,被他人冠上莫須有的罪名而喪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以及,當你為了拓展的人際圈,而盡力的強顏歡笑與博取眾人的歡心,卻始終無濟於事呢?

 

若您曾體驗過這些不愉快的經驗,那麼不妨試著讀讀《簡愛》,藉著閱讀認識簡愛這位好朋友,看看這位身材嬌小,臉色蒼白眼神卻充滿熱情的的小淑女。如何在總總不平等的情況下堅持向上,而得到知音的賞識與摯友的的援手;看看他是如何面對與愛人分離的悲傷以及如何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重振旗鼓,成為教育鄉村兒童的女校長。

 

從《簡愛》,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對下層社會女子的不公與輕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保母的定義與我們現代的不同。現代保母多是高薪且正當的工作,但在那時保母是個卑微的職業,若主人有接見外賓的話是不准保母給客人撞見的。簡愛就像是飄落於瀝青的蒲公英種子,天生就處於極為不利的狀態。但她靠著永不放棄的堅強意志,以及他在學院中得到的豐沛知識。成功的成長茁壯,並在日後破繭而出,不僅綻放出動人美麗的花朵,也將幸福傳染給她周圍的人。

 

這本書十分的感人勵志,劇情雖然乍聽起來很類似一般的電視偶像劇,但實際上情節分配的簡單合理。總之是本值得閱讀的好作品。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麗新世界讀後心得

書名:美麗新世界

作者:奧爾德斯·赫胥黎

譯者:孟祥森

41kwa0ECKKL  

 

作者簡介:(轉自維基百科)

 

奧爾德斯·赫胥黎於1894年出生於英國薩里郡的戈德爾明,是教師雷歐那德·赫胥黎和他的首任妻子茱莉亞·阿諾德的第三子。他的弟兄朱利安·赫胥黎和安德魯·赫胥黎日後都成為了傑出的生物學家,之後他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英語文學。1916年他編輯了《牛津詩歌》,並隨後以一等榮譽畢業。離開貝利奧爾學院之後,由於在財政上對父親的虧欠,赫胥黎必須自己掙錢維持生計。他在伊頓公學教了一年法語,。1918年,他曾在英國空軍部短暫工作。20年代,他曾經在位於比靈赫姆的技術先進的布魯內爾蒙德化工廠工作了一段時間。他著名的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1932年)的最新版序言提到這段經歷便是他創作的來源。

133239.56818098

作者照片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及分享這部家喻戶曉,人們耳熟能詳的反烏托邦經典名著--美麗新世界。故事描述在未來世界,人類社會由一群最高領導人所統治與管理。在那個世界,所有的新生兒都是從人工試管以及胚胎中孕育出來。且每個人誕生之前就被賦予了既定的地位以及能力。在那裏人們分為3種階級,分別是阿爾法、貝塔以及伽馬。阿爾法天生擁有最優謝的血統、能力以及智慧,而且每一個人都是從不同的胚胎誕生的。而伽馬則十分可憐,簡單來說伽馬天生被設計成血汗勞工,有些為了適應採礦工作而被植入特別適應高溫的基因;而被設計在工廠工作的伽馬則天生具有強韌抗毒的皮膚。除此之外,伽馬們還是複製人,每個伽馬都是從某一個胚胎複製並大量生產出來。

 brave-new-world-2

美麗新世界中孵育嬰兒的想像圖

 

驚人的是,上層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而採用總總駭人聽聞的手段。例如:用電擊刺激嬰兒,好讓他們天生排斥某樣事物,像是鄉村花朵或是野生動物。以及在人們睡眠時實施催眠教育,令他們完全不敢不服從上層,以及深信世界是由福特(現實世界美國汽車大亨)所賦予的。而一名野蠻人,也就是來自舊世界(現代印第安部落)意外地來到了美麗新世界。這名野蠻人熱愛各種舊時代詩歌,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與馬克白。並在新世界製造了許多惹人爭議的話題以及騷動。野蠻人約翰所提倡相信自己的熱情以及直覺,以及美麗新世界的管理員所提倡的全面管理。到底哪一方的說法才是真正正確,能夠指引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方向發展呢

小說中使用超乎大眾想像的高科技工具來制約人們,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標以及義務,且也一點都不感到孤獨或是對未來感到茫然。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社會高層安排每個人每天固定參加集會,並在集會中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不管你是哪種人種都100%享有這樣的權利。且高層也會定時關注每個人的心理狀況,若真的有人覺得孤單,就會安排朋友去陪伴他,使他感到有歸屬感。令我驚奇的是,這高科技且無情的管理方式意外的與我們中國數千年前成立的的道家思想竟十分相似。

re060704009  

道德經書影

 

《老子》: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與,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孫以楷譯文:國家要小,人口要少,即使有十倍百倍於人力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葬之事而不遠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沒有必要乘坐;雖有鎧甲兵器,卻沒有地方佈陣打仗。使人民恢復結繩記事。[人們對]飲食覺得香甜,衣服覺得美麗,居處覺得安適,習俗覺得樂意。鄰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犬吠之聲相互都聽得到,而人民從出生到老死,互相不往來。

 

老子的理想鄉便是人民們居住在簡單的部落社會,方便的器物(如犁耙、牛車)禁止使用。此外,不鼓勵人們到處旅行,並使用不方便的繩結紀錄生活大小事……使人們忙於工作且安居樂業,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

另外老子也主張: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老子·五十七章》

認為人們一群聚起來,就會出現有紛爭,進而導致災難。巧合的是,在美麗新世界中,赫胥黎也藉由國家操作者之口,敘述了一個全部由數萬名阿爾法(最優秀的人)所組成國家。國家創立沒多久,人們就為了誰該擔任基層勞力以及誰該領到眾人而爭吵不休,最後這國家竟在暴力與混亂中滅亡。但,不管是生活在思想與行動被箝制的高科技未來社會,或是與世隔絕居住在一成不變的農村部落,我想都不是我們一般民眾所渴求的生活方式。畢竟,就連動物們,不論是溫馴優雅的馴鹿、狡猾凶狠的土狼、或是睿智善良的大象。牠們也都為了生活而每天不斷的努力求生存,並盡最大力量保護自己的後代,也就是自己的意志與希望。就連動物都積極度日,何況我們文明人呢?不論年齡與性別,我們不也是每天試著自己的目標(不論是事業或是學業)好讓自己更近一層樓嗎?

 

最後,赫胥黎自己也在小說再版序言中提到:「我們應該防止像美麗新世界中生活在不久之後的未來發生。」但同樣的,我們也不可能去過老子所謂小國寡民簡而不便的生活。智者告訴我們若是太過依賴便利的外在器物有可能導致甚麼樣的結果,也提醒世人滋潤心靈的重要。若一個人誕生只為了完成別人替自己指派的工作那不是十分哀傷嗎?看完這本書,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惜時且好好過日子,並自己一點一滴一步一腳應,朝自己的心中的美麗新世界邁進。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8a5b9a3861a3a720a1b0d0fd77d54d  

電影名稱;獨奏者 the soloist
主演:傑米・福克斯,小羅伯特・唐尼
上映日期:2009 11月
     故事大意:《洛杉磯時報》專欄作者羅培茲在尋找報導題材時,巧遇了一位拉著僅剩兩條弦小提琴,衣衫樓縷的黑人流浪漢。初次對談之後,名為小納森尼爾・安東尼・艾爾斯的流浪漢透露出他不凡的身世,他竟曾是聞名世界的音樂學校,茱莉亞學院的學生。羅培茲對他曲折的遭遇感到興趣,而想為他寫一篇報導。報導刊出後,羅培茲廣受好評,且也有好心的讀者免費贈送一組樂器給納森尼爾,希望能為他圓夢。演奏中,安東尼變得十分專注,彷彿與周遭環境合而為一。且他不凡的演奏技術也讓羅培茲十分欣賞納森尼爾並打從心底想要好好協助他。
然而,不幸的是納森尼爾有嚴重的精神問題,他時而變得膽小懦弱,時而變的激進暴躁。屢屢讓羅培茲傷透腦筋。
在故事最後,得到上帝贈禮的納森尼爾到底能不能克服心理障礙,讓生活回到正軌?抑或他還是得繼續當個沒有觀眾沒有夥伴的獨奏者呢?
還有記者羅培茲對他所伸出的援手究竟能真的幫助納森尼爾,或者只是將他推入更深更黑暗的深淵?
 
電影前1個小時拍得相當的精彩,透過羅培茲意外的摔車,讓觀眾們窺見當代(故事時間2005年)報社是如何運轉和業者們實際工作的情景大概是甚麼樣子,以及媒體業者遇到的種種危機。比如:根據報社統計,洛杉磯的居民們越來越少人閱讀報紙,尤其是已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或者,當時的人們喜歡觀看充滿血腥以及腥羶味的報導,如戰地報導或是性感女星的走光照片。
我們身為世界公民真正該關心的民生、哲學、經濟、人權等問題反而沒甚麼人關注。
納森尼爾令眾人驚嘆的演奏以及他既是流離失所的流浪者又是天才的雙重身分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在中間一段劇情後,納森尼爾的才能受到肯定,而羅培茲先生的報導也感動了市長,令像納森尼爾的流浪者們能有更好的生活以及人生目標。
 
若是電影之後能夠繼續聚焦於納森尼爾的成長,那我想這部片應能在當年大放異彩。但很遺憾地在這之後編劇以及導演犯了一連串十分重大的錯誤,令原本清新有活力的風格變了調。真是可惜了傑米・福克斯與小羅伯特・唐尼精湛的演技。
電影的後半部十分沉悶無聊,就像是坐在一部失去雨刷與頭燈的車。
中後段,納森尼爾的精神病越來越嚴重,編劇大概用了30分鐘以上的時間拍攝納森尼爾撈掏不停的說話,以及有一回他受不了心魔騷擾,而在演奏途中動手打人且逃跑。更糟的還在後頭,在羅培茲試著找尋倉皇逃跑的納森尼爾時,鏡頭不停的拍攝街頭混亂火爆的畫面。如為了食物而打架、集體吸毒、以及暴力事件。
我真不懂這一段想表現甚麼,若想表現街友的待遇並不是隨便就能改善,那麼為什麼在接下來的劇情卻完全沒有提及街頭的狀況?如此不是浪費白白了前面長時間的鋪陳,且又讓劇情失去重心嗎?
 
此外,在納森尼爾在一次出狀況後,編劇也是用很遷強的情節讓他安靜下來,而結尾途中又更加讓我加失望。首先,到了最後,納森尼爾依舊還有些精神問題。第二,從故事中段,大概1小時15分後,觀眾們欣賞不到美妙的音樂,因為接下來的情節都與樂器無緣。結果就是與標題「獨奏者」嚴重脫節
 我還沒拜讀過原著,所以不敢妄加定論。然而一部電影的主角若在電影中既沒有品嚐勝利的美酒,也沒有陷入不幸的深淵。那麼這電影到底能令觀眾體驗到甚麼?
 
總而言之,此片有著吸引觀眾的優秀開頭,兩位主要演員也都表現得可缺可點,尤其是傑米・福克斯詮釋的精神分裂患者的症狀(焦躁不安,喜怒無常)真的是神分傳神。然而此片成也劇情敗也劇情,編劇和導演沒有掌握故事後盤的發展與焦點導致精采程度大打折扣,著實十分可惜。但整體來說還算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戲名稱:Ori and the blind forest(台譯聖靈之光) 個人翻譯為奧里與迷霧森林

遊戲平台: xbox  one   PC
遊戲製作:Moon工作室
dbc44c1e088507c3f819ed204c0d98b2  
 
我最初看到Ori  是在XBOX官網上的廣告, 就是上面宣傳圖,一名慈祥的黑巨人溫柔的擁抱懷中的奧里。而在他們身後,是一片令人讚嘆美不勝收的森林美景。
因此在遊戲發售沒幾天後,我就立馬買下了這一部遊戲。老實說,就算看了預告片我還不是很確定這遊戲的風格到底該歸納為哪一類,既有點像洛克人,又有點像薩爾達傳說。不過衝著精美的人設,我也沒想那麼多啦。
 
 
 
 
以上為奧里的預告影片。
 
實際遊玩後,發覺真的很像洛克人,在一開始令人讚嘆不已的序曲後(有興趣者可以去網路上找,在此就不隨便捏他)玩家要操作光之精靈奧里,拯救被不知名的生物汙染的森林。
在旅途中,奧里會遇到一名小伙伴(類似薩爾達傳說的小精靈),之後也會得到古老精靈的幫助而學到各種技能,如爬牆壁 , 雙層跳, 衝刺跳 等等。而當玩家們學到新技能後,就能更進一步探索遊戲中廣大的地圖。
順道一提,此遊戲也有出現尋寶解謎要素,奧里必須穿過重重難關與邪惡的敵人,才能完成任務一步一步的拯救森林。就如同薩爾達傳說一般。
 
後來我有去官方網站查閱一些資料,並在about 那一欄,發現了開發者們對Ori 的想法與理念。以下是我翻譯的官網文章內容。
 
過去4年間,Moon工作室全心全力的投入Ori and the blind forest(台譯聖靈之光) 奧里與迷霧森林的開發。
在Moon工作室生活的日子裡,銀河戰士薩姆斯,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以及各種經典遊戲伴隨著我們成長。因此,我們希望在Ori重現這些經典遊戲的神隨與精神。
     
奧里與迷霧森林集合各家遊戲之長,它就像有著2D卷軸(如rockman)特性的銀河戰士,但同時又含有一些RPG的成長要素。我們融合這些特點並呈現於一個充滿奇幻氛圍的世界。
我們製作Ori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把2D卷軸類型遊戲推廣到電玩時代的尖端。我們努力試著讓所有遊戲中的所有畫面美的像書本裡跑出來,如詩如畫的夢幻美景,同時也沒忘記致力於讓操作系統盡善盡美。
為了讓現代玩家們體驗1990年代早期任天堂玩家們最初的感動,我們借鏡銀河戰士薩姆斯以及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等作品。我們覺得這些遊戲裡的升級系統以及關卡設計與各種細節實在是棒呆了!
 
be9d1bc55bf7dcf10b46a18ae605c969  
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
 
 
我們強烈相信現代的大朋友小朋友也應該要體驗這種刺激且驚奇的經驗。玩家們,請問你們還記得孩提時第一次接觸銀河戰士或是薩爾達傳說系列的感動嗎?我們希望現代玩家在若干年後也能驀然回首,重拾當初第一次遊玩奧里與迷霧森林的感動。
 
2e776a3048b7e8f63b8359b25f662b3f  
宮崎駿的魔法公主
 
同時,我們也刻意將關卡設計的特別艱難。此外,我們發現一些如何在2D遊戲中敘述故事的全新方法。我們深深的受宮崎駿先生與吉卜力工作室動畫的影響,同時也被1990年代美國經典動畫如獅子王或鐵巨人啟發。
奧里與迷霧森林是一款適合全年齡玩家遊玩的遊戲。玩家將擔任光之精靈Ori,Ori將在他的冒險途中,發現他所居住環境的各種秘密與法則。
最後,我們試著於奇幻世界中塑造各種令人難忘的腳色們,並創造動人心弦,令玩家們深深為之著迷的精采故事。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奧里與迷霧森林為什麼會讓我們聯想到洛克人,惡魔城,銀河戰士,薩爾達傳說等等經典遊戲,原來是因為作者們很喜歡這一類的遊戲。
 
遊戲其實不怎麼簡單,常常有一些區域需要動點腦才能通關,不過通關後會很有成就感,並深深佩服開發者們的巧思。
 
c9a519d2b35de5215f81d208584d4a78  
 
遊戲畫面真的美不勝收,到處都有驚喜等者您去發現,同時背景音樂也是做的美輪美奐,十分貼切當下環境的氛圍。有興趣的但還沒玩遊戲的人不訪到Youtube找找 Ori and blind forest的原聲帶。
 
總之,強烈建議玩家們購買奧里與迷霧森林,這遊戲不但有精美的人設與美術風格,同時遊戲操作與故事情節都十分的優秀。雖然故事可能有些短,或者通關後無法繼續探索世界。但這些小缺點仍不會影響Ori在我心中的評價!
事實上,我在破完整部遊戲後反而更思念嬌小靈活,又勇敢可愛的Ori 了

 

skorpiun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